泵选型一般程序及需要考虑的几方面因素

首页 / 泵阀技术 / 泵选型一般程序及需要考虑的几方面因素

泵选型一般程序及需要考虑的几方面因素

摘要:利用泵特性曲线,在横坐标上找到所需流量值,在纵坐标上找到所需扬程值,从两值分别向上和向右引垂线或水平线,两线交点正好落在特性曲线上,则该泵就是要选的泵

泵选型程序,泵选型一般程序,泵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

1、根据装置的布置、地形条件、水位条件、运转条件、经济方案比较等多方面因素 ,考虑选择卧式、立式和其它型式(管道式、直角式、变角式、转角式、平行式、垂直式、直立式、潜水排污泵、便拆式、液下式、无堵塞式、自吸式、齿轮式、充油式、充水温式)。卧式泵拆卸装配方便, 易管理、但体积大,价格较贵,需很大占地面积;立式泵,很多情况下叶轮淹没在水中, 任何时候可以启动,便于自动盍或远程控制,并且紧凑,安装面积小,价格较便宜。

2、根据液体介质性质,确定清水泵,热水泵还油泵、化工泵或耐腐蚀泵或杂质泵,或者采用不堵塞泵。安装在爆炸区域的泵,应根据爆炸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电动机。 振动量分为:气动、电动(电动分为220v电压和380v电压)。

3、根据流量大小,选单吸泵还是双吸泵:根据扬程高低,选单吸泵还是多吸泵,高转速泵还是低转速泵(空调泵)、多级泵效率比单级泵低,当选单级泵和多级泵同样都能用时,宜选用单级泵.确定泵的具体型号,采用什么系列的泵选用后,就可按zui大流量,放大5%——10%余量后的扬程这两个性能主要参数,在型谱图或系列特性曲线上确定具体型号。

4、利用泵特性曲线,在横坐标上找到所需流量值,在纵坐标上找到所需扬程值,从两值分别向上和向右引垂线或水平线,两线交点正好落在特性曲线上,则该泵就是要选的泵,但是这种理想情况一般不会很少,通常会碰上下列几种情况:

1):交点在特性曲线上方,这说明流量满足要求,但扬程不够,此时,若扬程相差不多,或相差5%左右,仍可选用,若扬程相差很多,则选扬程较大的泵。或设法减小管路阻力损失。

2):交点在特性曲线下方,在泵特性曲线扇状梯形范围内 ,就初步定下此型号,然后根据扬程相差多少,来决定是否切割叶轮直径,若扬程相差很小,就不切割,若扬程相差很大,就按所需Q、H、,根据其ns和切割公式,切割叶轮直径,若交点不落在扇状梯形范围内,应选扬程较小的泵。

选泵时,有时须考虑生产工艺要求,选用不同形状Q-H特性曲线。

如:要将液位输送到必须维持一定液面高度的容器中去, 此时变稀流量有较大的变化,而扬程变化很小,为次应选用平坦H-O曲线的泵。有如:把石油送到管式加热炉中去,若工作中流量变化小,则炉管中易产生结焦现象。要避免这种情况,希望但流量略有减小时,管中油的压力有较大增加,使刚要形成的焦疤被较高液流压力冲刷掉,这时,宜选用Q-H曲线较为徒降的油泵。

5、泵型号确定后,对水泵或输送介质的物理化学介质近似水的泵,需再到有关产品目录或样本上,根据该型号性能表或性能曲线进行校改,看正常工作点是否落在该泵优先工作区?有效NPSH是否大于(NPSH)。也可反过来以NPSH校改几何安装高度?

6、 对于输送粘度大于20mm2/s的液体泵,一定要把以水实验泵特性曲线换算成该粘度的性能曲线,特别要对吸如性能进行认真计算或较核。

7、 确定泵的台数和备用率:

对正常运转的泵,一般只用一台,因为一台大泵与并联工作的两台小泵相当,(指扬程、流量相同),大泵效率高于小泵,故从节能角度讲宁可选一台大泵,而不用两台小泵,但遇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两台泵并联合作:

流量很大,一台泵达不到此流量。

对于需要有50%的备用率大型潜水泵,可改两台较小的泵工作,两台备用(共三抬)
对某些大型泵,可选用70%流量要求的泵并联操作,不用备用泵,在一台泵检修时,另一抬泵仍然承担生产上70%的输送。

对需24小时连续不停运转的泵,应备用三台泵,运转,一台备用,一台维修。

输送污水不想建泵房想把泵直接安装在水池里面建议选用:潜水排污泵

标签:泵选型

相关文章

磁力泵的管道安装要求

在给泵配置管道时切勿用力将管道强制施入就位安装。如果这样配置管道将会给磁力泵带来应力时空,并造成泵和电动机间的偏差。管道应力也会给磁力泵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

循环泵机械密封

热水循环泵输送的介质为高温高压饱和水,这种苛刻的工作环境极易造成泵抽空。当泵抽空时,泵体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音,并导致密封出现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此时密封失效泄漏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液下泵震动如何有效解决

一种是加装弹簧隔振器,其造价较低,由于其裸露于外部,可以随时观察,以维修,第二种是橡胶隔振器的使用,但是减震性能和弹簧相比要弱一些一般使用后都可以减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震动噪音。

真空泵设备行业发展

真空设备行业乃至整个机械工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高素质开拓型的技术人员,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管理*的白领阶层,都显得匾乏和捉襟见肘。